海博·(中国)官方网站_公司493 > 新闻中心 > 公司动态

《浙江日报》2500字长文聚焦天能:主动出“计”打通产业链

发布时间:3/3/2020 4:23:00 PM  阅读数:52104

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天能一手抓疫情防控、一手抓复工复产,做到防疫、生产两手抓、两不误。今天,《浙江日报》在《坚决打赢防控阻击战发展总体战》专栏聚焦天能,刊发题为《天能集团开足马力,记者探寻复工秘诀——主动出“计”打通产业链》的专题报道,点赞天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行业带动作用,主动出击、拉动上游开工,上门指导、对标做好防疫,快人一步、谋划智能转型,激活上下游产业链复苏,释放产能有序运转的典型事例。

 

 

 海博·(中国)官方网站_项目8475

原文如下:

天能集团开足马力,记者探寻复工秘诀——

主动出“计”打通产业链

初春的上午,长兴县和平镇一片寂静,宽敞的马路上鲜有车辆经过。我们来到了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。

测量体温,报备入厂,检查消毒,一套严格的防疫流程后,我们终于进入了公司的生产厂区。车间内机器轰鸣,所有生产线开足马力全力运转,动力电池产品成批下线。

用公司总经理助理仇波涛的话说,这里一切如常,产业链畅通,产能接近饱和,供需和疫情发生前几乎没有差别。

2月26日,是天能拉满产能的第一天。眼前这火热生产场景背后,是自1月26日就开始着手的复工准备——长达1个月的谋划与行动,让“天能”有底气说出这句:一切如常。

主动出击 拉动上游开工

生产车间占地近740亩,在生产加工的每个环节,操作工人都有条不紊地从事着生产。不过我们一圈逛下来,总感觉和之前去过的其他工厂不太一样。

“工人在2月10日复工前就已经到岗大半,现在除了一些重疫区的员工,基本全部到位。”仇波涛的话点醒了我们,面对当下返工难、复工隔离等情况,“天能”在用工方面没遇到问题。“400名外省员工没有回家过年,再加上400名本地员工,实际上,我们早在2月2日就具备了复工复产的用工条件。”

“用工没问题,那影响你们开工的最大难题是什么?”我们问。

“产业链打不通,是最大的问题。”在公司,仇波涛分管产业链相关事务,物资供需都要经过他手。2月7日,他开始着手安排复工复产的物资计划。

预估、计算、核算、查库存,电脑上的数字显示,上游配件春节前还有一些库存,纸箱、塑壳够一周用量,硫酸的存量只能撑两天。这些物资供不上,产能提不上去,复工复产就是空谈。仇波涛马上逐个拨打上游配套企业的电话。

电话打过去,他发现这些企业都没有近期复工计划,有的甚至将复工日期排到2月20日以后。原来,上游配套企业规模都不大,按照政府的复工计划,规模以上的企业优先复工,中小企业延后复工。距离开工仅3天,上游动不起来,公司陷入复工窘境。

正跟仇波涛聊着,一辆货车驶入车间,一箱箱货物从车上搬下,运到生产线。这批货来自天能的塑壳供应商——浙江昊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。工人老顾一边指挥搬运,一边记录出货箱数。“2月10日就开始送货了,一天两车货,一车480箱,要不是给‘天能’配套,我们指不定歇到什么时候呢。”

除了昊杨新能源,公司的其他10家上游配套企业都提前了复工计划,并相继顺利复工。“我们自己想办法,疏通了产业链,要不然,你可看不到现在这个样子。”仇波涛卖了个关子。

上门指导 对标做好防疫

直接帮助“天能”打通产业链,走出复工窘境的,是11份情况汇报。

在仇波涛办公室的电脑上,我们看到了这11份情况汇报。这些是天能集团为协助上游配套企业复工写给长兴县经信局的证明,每份证明中都有这样一句话——“如该供应商无法正常生产,将严重影响我公司正常生产。”

“都说龙头企业的复工能够拉动整条产业链,但我们不能没有这些中小企业的支持。”仇波涛说,发现产业链问题后,公司管理层马上开会,最终确定了“自救”方案,向经信部门申请,协助配套企业一起复工。

11家企业协同复工,单靠一纸证明,远远不够。疫情当前,安全始终排在首位,要想提早复工,必须经过经信部门的复工现场审核,尚未制定复工计划的上游配套企业,自然也没有准备与复工相配套的防疫计划。

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“天能”将提前制定好的一整套防疫流程打印成册,提供给配套企业负责人,让他们按要求做好复工防疫准备。“我们的防疫手册很细致,毕竟我们已经通过了复工审核,照着做一定没问题。”2月7日下午,仇波涛和同事便带着这本册子分头前往11家上游配套企业进行防疫指导。

上门指导效果卓著,11家配套企业全部对标做好了充分的防疫准备。2月26日下午,我们来到天能的纸箱配套企业浙江天科科技有限公司,厂区不大,但防疫措施一点都不含糊,体温检测、日常消毒、员工隔离、就餐规范一应俱全,就连公司董事长,也按要求佩戴着专门制作的通行证。

“我们本来计划2月20日复工,有了样本参考,很快便通过了复工现场审核,节省了大把时间,2月12日就复工了。”天科科技董事长杨建新说。据了解,目前,企业一天能生产6万至7万件纸箱,并全部供给“天能”。

打通上游产业链,解决了大半问题,而随着省际物流日渐通畅,公司向下游的供给也日渐顺畅。“目前,供需已经达到平衡,订单量也足够大,有些新能源汽车电池还来不及做。”仇波涛说。

快人一步 谋划智能转型

仇波涛并没有夸张,在物流仓库,我们亲眼目睹了产品外运的“盛况”。

仓库门口,5辆13米长的大货车排成长长的车队,一箱箱电池打包装车,最近,每天都有10万个电池从这里运往全国。即便是这样的运力,仍赶不上天能产能全开的生产效率,仓库被打包好的电池撑得满满当当。

“你也看到了,我们现在完全不担心生产和销售,马上我们将迎来销售旺季。”尽管戴着口罩,我们仍能感受到仇波涛口气中的骄傲与自豪,“因为别人在考虑防疫的时候,我们已经在考虑复工复产,而现在别人考虑复工复产时,我们已经在为未来做准备。”

未来,是智能化。天能所在的动力电池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,即便是行业领头羊,公司生产车间仍需要充足的人力作为支撑,而此次疫情,让“天能”意识到,必须加快智能化转型,以增强特殊情况下企业的应对能力。

“产能拉满后,我们开始思考如何推进接下来的大项目,今年首先要做的,便是对工厂进行智能化改造,我们将投入14.5亿元,让740亩车间全部实现智能化。”仇波涛说。

动力电池大规模智能化生产尚无先例,但在“天能”,我们已经能看到雏形。在天能的智能化样板车间,一条生产线整合了传统的铸板、涂板和分片3个车间,原材料进去成品出来,整个过程可节省60%的人力。

围绕产业链,“天能”也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整合。“我们能够帮助上游配套企业解决复工问题,那上游的上游又该如何打通?现在,天科科技的纸箱产量还未饱和,我们了解到是因为他们的上游企业还没复工,如何真正实现全产业链的联动,同样值得思考。”仇波涛说。

海博·(中国)官方网站_活动40